北京 刑辩号

刑辩号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北京案例

刑法犯罪预备案例,放火罪

时间:2024-10-31 16:42阅读:
刑法犯罪预备案例,放火罪 基本案情 被告人林某因被害人孙某,曾经向有关部门举报其非法行医一事,产生不

刑法犯罪预备案例,放火罪(图1)

刑法犯罪预备案例,放火罪

基本案情

被告人林某因被害人孙某,曾经向有关部门举报其非法行医一事,产生不满心理。2007年9月4日晚,被告人林某酒后携带火柴和汽油来到被害人孙某居住地,欲对被害人孙某居住的房屋实施放火行为。当被告人林某站在该房屋东侧的简易仓房上,准备向房屋的顶部攀爬时,因踩破仓房的瓦片从简易仓房的顶部跌落下来,被告人遂离开现场。

上述事实,被告人在开庭审理过程中亦无异议,且有物证汽油、火柴、被害人孙某的陈述、证人孙某某、梁某某的证言和现场勘查笔录等证据证实。

2、裁判结果

一审法院审理认为:被告人林某因对被害人的举报行为,产生不满心理,遂携带作案工具火柴、汽油,欲对被害人的住宅放火焚烧,危害公共安全,其行为已构成放火罪。公诉机关指控被告人林某犯放火罪的事实及罪名成立,应予支持。被告人林某依法应予惩处。被告人林某因意志以外的原因,未开始点燃他人住宅的行为,系犯罪预备,对其可以依法减轻处罚。依照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第一百一十四条、第二十二条、第七十二条第一款、第七十三条第二、三款的规定,判决如下:

被告人林某犯放火罪,判处有期徒刑二年,缓刑三年。

一审宣判后,被告人林某未提出上诉,公诉机关也未提出抗诉,一审判决已发生效力。、

案例来源:中国法院网

在本案中,正确确认该起犯罪系何种未完成形态是量刑的关键所在。

我国《刑法》总则,规定了三种犯罪未完成形态,即犯罪预备、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。本案中,林某因意志以外的原因暂时放弃犯罪,其犯罪形态显然不属于犯罪中止,那么到底是犯罪预备还是犯罪未遂?如何判断?

刑法第22条第1款规定:“为了犯罪,准备工具、制造条件的,是犯罪预备。”

犯罪预备具有四个特征:

1、主观上为了实行犯罪;

2、客观上实施了犯罪预备行为;

3、事实上未能着手实施犯罪;

4、未能着手实行犯罪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。

刑法第23条第1款规定:“已经着手实行犯罪,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,是犯罪未遂。”

犯罪未遂具备三个特征:

1、已经着手实行犯罪;

2、犯罪未得逞;

3、犯罪未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原因。

我国刑法理论通说认为,犯罪未遂与犯罪预备的主要界限在于:行为人是否已经着手实行犯罪。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使犯罪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,而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实行犯罪的是犯罪预备。

本案被告人林某因对被害人的举报行为,产生不满心理,携带火柴、汽油等工具,并前往被害人的住所,欲实施放火行为。但因其向被害人居住房屋攀爬的过程中,踩破瓦片,从借助攀爬的简易仓房上跌落下来,并且离开现场,而未继续去实施放火行为,符合犯罪预备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。因此,审理法院依法认定被告人林某的行为系犯罪预备。

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第二十二条【犯罪预备】为了犯罪,准备工具、制造条件的,是犯罪预备。

对于预备犯,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、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。

显示全部

收起

显示全部

收起

<< 正当防卫案例,正当防卫时间条件及限度条件的把握
刑法犯罪预备案例,故意杀人案 >>

推荐律师

more+

最新文章

热门推荐